手机banner

温室知识

日光温室墙体变形记-砖墙结构

   黏土砖是最早用于替代土墙的建筑材料。与土墙结构相比,砖墙结构具有耐久性好,占地面积小、外观美观、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但相应地造价也较高。此外,由于黏土砖的导热性与土壤相差无几(在同一个数量级内),实心的砖墙,不论墙体厚度是240、370mm,还是490mm(根据砖的建筑模数确定墙体的厚度),其保温性能都无法与3~7m的宽厚土墙相比较,难以满足日光温室的保温要求(尽管其承载能力已经远远超出承载要求)。因此,早期的做法是采用空心墙或夹心复合墙,即在两堵240mm厚砖墙之间预留空心或填充保温材料,利用空气或填充保温材料的绝热性能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其保温性能直接取决于填充保温材料的性能。
 

  可填充的保温材料包括炉渣、珍珠岩、蛭石、陶粒、土等松散保温材料,以及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块状材料。研究发现,由于两堵墙体之间空隙较大(一般空心宽度为100~120mm),空气在其中容易形成上下对流,使空心墙体的保温性能远达不到理想的静止空气隔热的效果(一般认为静止空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因此,在实践中基本不采用空心墙体,而采用填充墙体。但松散材料的保温墙体,由于材料容易吸潮(一般材料在潮湿状态其保温性能较干燥状态将有显著下降),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温材料在自重作用下逐渐被压实,造成墙体上部自然地形成了空心墙体,使其保温性能下降。有鉴于此,用吸潮性差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墙体保温层的做法就成了夹心墙体的主流。用这种材料,墙体厚度薄,占地面积少,施工速度快,虽然价格较高,但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示范园区建设中大量采用这种形式墙体结构,一般保温板的厚度取100mm。
 

  通过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夹心结构墙体与日光温室墙体保温蓄热的理论有一定的冲突。长期以来九游国际平台大家公认的墙体保温储热理论认为,温室墙体的内侧材料主要起储热放热的作用(白天储热、夜间放热),而外侧保温层则主要起隔热的作用,也就是主要抵御外部冷量侵入温室墙体,同时阻止内部墙体热量扩散到温室外部。从这种理论认识分析,如果将保温层夹设在墙体的中间,保温层的外侧墙体部分对温室墙体整体性的保温基本没有太大作用,它的存在只是保温层的一个围护结构,而这种围护结构对松散保温材料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对块状保温材料而言则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将块状保温材料放置在两层墙的中间,由于受砌筑工艺的约束,其整体的密封性也难以九游国际平台保证,经常起不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或对其保温隔热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对块状保温材料,墙体结构的革新直接演变成了外贴式,即取消复合墙体的外层砖墙,在内层砖墙上直接外贴聚苯乙烯泡沫板,而且进一步延伸,用其他保温性能良好的块状砌筑材料也可以替代传统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这样不仅革新了墙体结构,而且使墙体材料获取的渠道也更加丰富,同时,外贴保温层的做法,保温层与砖墙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砖墙也可以从夹心墙的两堵240mm厚墙体简化为一堵240mm厚或370mm厚砖墙,不仅节约了建设用地,而且节约了投资,提高了温室墙体的建设速度,也增强了温室的保温性能。目前这种做法已经成为日光温室砖墙结构建设的主流。

  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墙体结构内层砖墙的储热和放热能力,采取了新的墙体革新方法:

  ①采用热惰性更强的水泥砖材料替代传统的黏土砖材料,通过提高建筑材料的储放热能力来提升墙体的储放热性能;②在建造砌筑方法上采用波浪形或蜂窝状墙体砌筑方法(图1),通过增大墙体内表面的比表面积,加大墙体与温室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来增强墙体的储放热能力。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可有效地增加温室墙体的储热和放热量,对提高温室夜间温度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波浪形或蜂窝状墙体砌筑方法由于施工速度慢,人工成本高,相应地增加了墙体的建造成本,因此,没有九游国际平台推广。

本文网址:

关键词: